岗厦小学阳光体育“大课间”实施方案
一、指导思想
为了丰富学生课余生活,让学生每天能有体育锻炼时间创造良好的条件,增强学生的体质,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,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,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,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。充分利用体育资源,在大课间活动中体现合作,自主,探究,创新的教学理念。以大课堂为辐射点,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,体现良好的校风,校纪和学生的精神面貌,带动校园文化的建设。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,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。贯彻教育部有关工作的精神,积极实施“快乐大课间”活动,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,实现“体育与艺术、科技与创新、趣味与竞技”的完美统一。从小养成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,培养竞争意识、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,促进身心全面发展。
二、活动目标
1、开展大课间活动,改革学校课间操,优化课间操的时间、空间、形式、内容和结构,使学生乐于参加,主动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。
2、通过大课间活动,促进学生健康成长,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,确保“健康第一”落在实处。
3、在课外活动中,安排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,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。
4、通过课外活动,促进师生间、学生间的和谐关系,提高学生的合作、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。
5、通过大课间和课外活动,丰富校园文化生活,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。
三、活动主题
每天运动1小时 健康快乐你我他
四、活动原则
1、教育性原则。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功能,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。
2、全员参与原则。师生全员参加,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,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。
3、安全第一原则。严密场地、器材管理,落实行政值周、班主任、副班主任职责,强化活动过程管理,制订安全预案,全方位贯彻“安全第一”原则。
4、因地制宜原则。根据我校场地小,在校学生多,人均占地面积不足的特点,采取以年级为单位,室内、室外分组活动的形式。室外以学校快乐体育训练为主,群体竞赛为辅。
5、科学性原则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,我校从实际出发,以全面落实教学计划,又不增加学业负担为前提,合理地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内容,将体育特色创建融为一体。
6、创新型原则。我校场地小,学生多,大课间活动适宜开展有利于健康的游戏,踢毽子,跳绳,摇呼啦圈,足球,篮球等的活动。
五、活动措施
1、大课间活动按照上级部门要求认真完成好“两套操”活动及眼保健操之外,还利用现有场地组织学生进行慢跑练习;
2、课外活动原则上为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;
3、值周体育老师负责借收器材;
4、雨天由班主任在教室自行组织室内活动;
5、根据场地情况,合理安排活动内容:
1)、大课间在完成广播操和武术操后,分年级、分场地进行跑步练习。(三至六年级在田径场和足球场进行;二年级在篮球场进行;一年级在内操场进行)
2)一、二、三年级课外活动安排:攀爬类技巧、跳绳、呼啦圈、毽球、游戏等活动为主;
3)四、五、六年级课外活动安排:乒乓球、羽毛球、篮球、游戏等对抗类活动为主。
6、课外活动内容每四周轮换一次
六、健全机制
(一)安全工作:
1、穿运动鞋参加活动,衣着宽松,尽可能穿运动服装,不能装、带各类坚硬、锋利的物品;
2、在指定位置进行规定项目活动,不能擅自进行其他项目活动,更不能乱窜乱跑;
3、要根据身体情况开展活动,如有身体不适或受伤应立即告知老师;
4、活动时,同学间要互相协作、谦让,互相帮助,共同做好安全保护工作,不能互相吵闹、争执甚至打架。
(二)班主任、副班主任职责:
1、要加强安全教育,并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识。
2、按《大课间活动方案》准备活动器材,做好安全检查工作。
3、检查学生衣着,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,合理安排运动量。
4、活动时,要做好组织及安全防护工作,防止伤害事故发生。
5、如有意外伤害事故,要严格按照《伤害突发事件处理办法》进行处理。
6、及时做好活动记录,随时接受各级督查。
7、对能认真组织学生活动,没有发生伤害事故的相关老师,作为年度考核、评优评先的其中一条评价依据。
七、活动时间
大课间活动时间:8:10——8:40
课外活动时间:16:10——16:40
八、领导机构
组 长:曾 曦 (校长,总体监管)
副组长:梁泵贤(副校长,主管体育工作)
组 员:
张泽松 (工会主席)
史根祥 (德育主任、分管体育)
江仰光 (教导主任、)
王炼银 (教导副主任、安全主任)
李志华 (教研主任)
曾如达 (总务主任)
梁瑞莲 (校 医)
福田区教育局投诉电话:23803529